瓜子文學網 > 直播撿漏:聽勸后,成了鑒寶大師 > 第一百十二章 出氣!打假大英博物館
  “所以這到底是什么書畫作品啊?”

  在眾人不解之中,馬觀復解釋道:

  “目前還不能夠確認。需要找書畫方面的專家在一同鑒定。如果這件畫作是真品,那么又將是一副傳世之寶。這幅畫乃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只是,在大英博物館之中,一直有著一副《女史箴圖》,若是唐大師挖出來的是真跡,那么大英博物館的那一幅就是臨摹本了。”

  “這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將會影響整個書畫收藏界,也將是我們華國文化界的大幸事!”

  在馬爺感慨之際,劉易壬教授罕見的興奮不已。

  “諸位,實不相瞞,其實我早就懷疑大英博物館的那副《女史箴圖》是臨摹本。大家都知道,我在印鑒方面下過苦功夫,之前我特地花了三年時間,對大英博物館那版的《女史箴圖》上面的所有的印鑒進行過研究,發現了許多的偽造印鑒。”

  “只是,因為真品一直不出,所以,也就沒有公開發表我的觀點。但是,今日唐大師開挖出來的真品,那么我愿意公開我的研究,指出大英博物館的那副是臨摹之作。“

  聽著劉易壬的話,眾人都是驚訝萬分。

  馬爺也是意外不已:“劉教授,此話當真?”

  劉教授點了點頭,走向了唐樓的這一副畫作,細細的看了起來。

  “不瞞諸位,我精確的統計過大英博物館的那副《女史箴圖》,它的印鑒情況復雜,總共有著112枚。比較有名的是“宣和”“御書”“宣和”“政和”“紹興”“睿思東閣”“內府圖書”“弘文之印”“群玉中秘”“廣仁殿”“長”“秋壑圖書”“神品”“寄敖”“子京父印”“項元汴印”“墨林秘玩”“南華畫史”“項子京家珍藏”“平生真賞”“子孫永保”“陸經國印”“陸經筵印”“寶臣”“張則之”“梁清標印”“蕉林”“江上笪氏圖書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乾隆御賞”等印。”

  “通過這些印鑒,也能夠看出收藏的順序,唐代弘文館、北宋徽宗、南宋吳皇后、金章宗、南宋賈似道、元代阿里、明代項元汴、孫克弘、張則之、笪在辛、梁清標、安岐、清內府。”

  “但是,細細的鑒別之后,我發現了其中許多的印鑒都是仿造的。尤其是其中的“弘文之印”,宣和諸印,宋徽宗的“睿思東閣”也都是仿造的。”

  “但是奇怪的是,后面的項元汴之后,這些印鑒又都是真的。之前,我還一直在疑惑,以項元汴的眼力是不可能鑒定不出來的。但是,現在有了唐大師的這一次開挖,我才豁然開朗。”

  “原來真跡一直在項家,后世流傳的不過是項家為了掩人耳目而流出來的摹本,摹本上面,大明之前的印鑒應該是項家找高人偽造的。”

  按照劉易壬的推論,再次看向了這一副《女史箴圖》。

  “諸位請看,我之前研究過大英博物館的那副,上面的賈似道的”秋壑土印“,與摹本《蘭亭序》上面的標準“秋壑圖書”印對比,明顯是存在差別的,“秋”字右半的折角、“壑”左下結構的撇畫折角處、“圖”字的外框、“書”字下方收筆與框線的連接處等,都是有著細微的差別。這也是我最初懷疑大英博物館的是摹本。”

  “但是,反而是唐大師挖掘的這一副,我對比了下,這幾個印鑒一模一樣,差別之處,只是因為這幅畫是絹本,比之紙本不清一些。”

  在劉教授分析的時候,又是一道聲音響起:

  “劉教授說的一點不錯。而且,從畫面細節上,大英博物院的也是存在一些問題。”

  來人正是開車疾馳而來的魔都博物館的黃館長,黃館長在書畫領域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大英博物館的那一幅,事實上,我也早就起疑了。首先就是大英本,在圖文形式上具備漢代的傳統,山水也具早期的特點,服飾,器物,步輦等都與魏晉時期接近,但細節有不合理處,很可能是有魏晉時期的底本,后人臨摹而成,臨摹者對前代服飾器物構造不甚理解。”

  “而且,卷中箴文書法古拙端美,有初唐虞世南、褚遂良的風格。而“顧愷之畫”款較弱,結合劉教授方才的分析,我也認為是明代人添款。所以,大英博物館之中的就是臨摹本。”

  黃館長也是仔細的看起了唐樓這一次挖掘的。

  “諸位請看,這里有著項元汴篆書“宋秘府所藏晉顧愷之小楷書女史箴圖神品真跡”。”

  “而且,拖尾的瘦金體箴文,“歡不可以瀆,寵不可以專””起,至“女史斯箴,敢告庶姬”,這才是真正的宋徽宗的真跡。而大英博物館的那一幅,筆力稍弱,而且恭字缺兩點,我早就懷疑,其是金章宗所書,避其父完顏允恭諱。”

  “結合劉易壬教授對于印鑒的對比分析,現在基本可以斷定,唐大師的這一副才是《女史箴圖》的真跡。而大英博物館的不過是,項家掩人耳目的臨摹本,只是因為仿造的高明,又加上了項元汴的收藏印章,這才流傳了下來。”

  聽著劉教授,黃館長的聯合鑒定,眾人也是佩服不已。

  “今日當真是匯聚了華國最頂尖的,各領域的鑒定專家。能夠參與揭露大英博物館的乃是臨摹本,真是我們的榮幸。”

  林館長感慨不已,眾人也是非常同意。

  葉院士也是心情大好,直接給大英博物館的館長保羅打了電話,寒暄了幾句,直入正題:

  “親愛的保羅,告訴你一個消息。你們館收藏的《女史箴圖》是一本臨摹本。而真正的真跡,已經被我們發現了,就在華國浙省禾城,項元汴的祖宅地下,之后等《女史箴圖》展出,歡迎前來觀摩。”

  說完之后,葉院士便是爽快的掛了電話。

  一直以來,葉院士及國內的各專家都是,為流落在大英博物館的兩萬三千件珍貴文物,感到悲憤和痛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過,華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華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其收藏華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目前收藏的華國文物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更是專門陳列華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

  葉院士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院長,也是和大英博物館交流過很多次,對于其也是了解很深。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華國文物囊括了華國整個藝術類別,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遠古時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紅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時期的青銅尊、鼎,秦漢時期的銅鏡、陶器、漆器、鐵劍,六朝時代的金銅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種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簡、刻本古書和地圖、銅幣、絲綢、刺繡、書畫、琺瑯雕塑、景泰藍、漆器、竹編等等,讓人目不暇接。

  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華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里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然而,這僅僅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2萬3千件華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許可,一般游客是無緣謀面的。

  而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就是這樣一件稀世珍品。

  即便是葉院士,也是需要提前預約,以故宮博物院的名頭,才有機會一飽眼福。

  劉教授,黃館長等人也是如此,全部是以單位的名義,才有機會看到這《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華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華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華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之前,世界上只有一本真跡,一本摹本。

  摹本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只是,筆意色彩都比不上大英博物館的真品,一直讓葉院士郁悶不已。

  這一副《女史箴圖》自從被大英博物館收藏,就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

  也是大英博物館對華國文物收藏界,赤裸裸的羞辱,如今,證實了這件乃是摹本,而真跡還是在我們自己人手中。

  葉院士自然是心情大好!而且,這一次,還有王羲之的真跡出世,今天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